2020-08-12 08:35:30來源:轉載
首都醫科大學(CapitalMedicalUniversity),簡稱首醫大,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京港大學聯盟、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創始成員。
學校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第二醫學院。
1985年,更名為首都醫學院。
1986年,確定為北京市重點院校。
1994年,更名為首都醫科大學。
2001年,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北京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和北京職工醫學院并入首都醫科大學。
2002年,經教育部和原國家計劃發展委員會審查和選拔,入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1年,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2年,入選教育部、原衛生部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013年,入選國家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
2015年,入選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決定共建首都醫科大學。
2017年,入選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
2018年,成為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2019年,入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首都醫科大學等6所醫學院校發起成立北京卓越醫學人才培養高校聯盟。
2019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報告》,首都醫科大學綜合排名位列前10位。
首都醫科大學院系與專業簡介
據首都醫科大學學院官網顯示,學校校本部設有10個學院、1個學部、1個研究中心、1所附屬衛生學校。32個臨床診療中心。開辦24個本科專業、14個專科專業。有21所臨床醫學院(其中19所為附屬醫院)。還設有38個臨床專科學院、專科學系。
首都醫科大學專業推薦
1、推薦指數排名第一:臨床醫學。
專業培養目標:養具有較廣博的人文社科知識、較寬厚的相關自然科學基礎、較扎實的基礎醫學理論、較系統的臨床醫學知識和一定的預防醫學知識、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能力、掌握臨床科研的基本方法、達到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水平的高層次臨床醫學專門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能,具有創新精神、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并具有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可以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教學和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預防、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2、推薦指數排名第二:預防醫學。
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扎實的現代醫學理論知識、系統全面的預防醫學理論知識和疾病防控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人文精神和從事群體健康領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預防醫學專門人才,適合從事疾病預防和控制、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衛生檢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基層衛生服務與健康促進、衛生信息統計與處理及衛生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社會服務工作。
3、推薦指數排名第三:生物醫學工程。
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基礎扎實、醫學基礎知識充分,具有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領域系統深入的專業技能,具備較強醫學與工程技術結合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下設"聽力學"專業方向,培養聽力學技術領域高級人才。學生經過三年的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依據個人興趣選擇專業方向。學生就業的主要去向為醫院的臨床醫學工程、信息中心、醫療技術等相關科室,醫療器械相關企業、事業單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等。
4、推薦指數排名第四:口腔醫學。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廣博的人文社科知識、較寬厚的相關自然科學基礎、較扎實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本知識、較系統的口腔醫學專業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掌握臨床科研的基本方法、達到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水平的高層次口腔醫學專門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具有較全面的綜合素質和較大的發展潛能,具有創新精神、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并具有獲得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可以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教學和科研等部門從事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醫療、預防、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5、推薦指數排名第五: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管理專業方向)。
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識,較系統的醫學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公共衛生知識,較扎實的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基礎理論、技術與方法,較系統的衛生事業現代管理知識的應用型衛生管理專門人才。
本專業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衛生管理思維和實踐能力、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一定發展潛能和初步研究能力。畢業后可以在醫藥衛生行業的事業、行政管理部門及相關企業單位從事管理、管理研究等工作。
6、推薦指數排名第六:護理學。
7、推薦指數排名第七:臨床藥學。
8、推薦指數排名第八:康復治療學。
9、推薦指數排名第九:生理學。
10、推薦指數排名第十:基礎醫學。
依次為:藥學、護理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