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05 14:37:25來源:魔方格
很多同學被英語常見的12種的時態搞得云里霧里,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認為這和學校不當的語法教學有很大關系。
漢語和英語的一個區別在于——英語謂語動詞有各種時態,漢語卻沒有,漢語是通過時間狀語等方式表現動作發生的時間。
在學校里,老師會給出每種時態的概念,然后再用例句解釋說明。這種傳統的語法教學往往只是強調時態「是什么」,而并沒有深入本質, 解釋清楚這12種時態蘊含的內部邏輯。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時態都如霧里看花,結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這篇文章,我們深入時態的本質,介紹一個對很多英語學習者來講非常陌生的概念:「體」(aspect)。看完之后,相信你對英語的動詞和時態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們一般說的時態,是相對謂語動詞而言的。也就是說,只有謂語動詞才具有時態的屬性。自然,可是「時態」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就是動作在時間軸上發生的時間。可是,這就讓學生忽略了謂語動詞所蘊含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體」,英文做aspect。「體」是指動作本身的狀態,它是完全獨立于時間的。
體和時的結合,形成了英語常見的12種時態(tense)。由此可見,謂語動詞應該是包含了兩個極其重要的屬性:時和體。
時間(time),指動作本身在時間軸上的位置,即發生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
理解時態的方法
體(aspect),表明了動作本身的狀態,即是結束了,還是在進行中等等,這是獨立于時間存在的。
既然體表明動作的狀態,那么我們一般認為它有4種:
· 一般體(simple aspect)
· 進行體(progressive aspect)
· 完成體(perfect aspect)
· 完成進行體(perfect progressive aspect)
假設我們在字典里找了一個動詞:drink,我們將其稱為動詞原形(base form)。現在我們以這個詞為例來逐一解釋一下動詞的這4個體:
? 一般體(simple aspect)
· 概念:僅僅是稱述一個事實(fact)
· 形式:動詞原形(base form),即drink
從概念上講,一般體drink僅僅表明一個事實,是獨立于時間(time)而言的。比如「我喝咖啡」就是一個事實(fact),這是獨立于時間的,也就是說這個「喝」的事實,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或者將來,如下:
I drank coffee. 我過去喝咖啡。
I drink coffee. 我現在喝咖啡。
I will drink coffee. 我將會喝咖啡。
三句話雖然發生的時間不同,但是都是稱述一個事實,也就是說里面的drink都是一般體。換句話說,我們把表示事實的一般體drink,放在了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時間域下,形成了上面三句話。這也恰恰說明,體是獨立于時間的。
? 進行體(progressive aspect)
· 概念:表明動作正在進行
· 形式:(base form)ing,即drinking
很好理解,進行體就是「正在喝」,即drinking。它同樣是獨立于時間的,即可以是「過去正在喝」,「現在正在喝」,或者「將來正在喝」。雖然時間點不同,但都是進行體,即drinking這個表示進行的狀態是不變的。
? 完成體(perfect aspect)
· 概念:表明動作完成了(completed action)
· 形式:過去分詞,即drunk
完成體表示動作完成了,即「喝完了」的狀態,形式上為drunk。同樣獨立于時間。例如:
I had drunk. drunk就是完成體,即表明「喝完了」,而前面加上had表示過去,所以意思上就理解為:我在過去就已經喝完了,所以隱含的意義就是「喝」這個動作是在過去(had)之前就發生了的,即發生在過去的過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去完成時——表明過去的過去發生的動作。
? 完成進行體(perfect progressive aspect)
· 概念:表明動作(暫時)完成了,并且還要繼續進行下去
· 形式:been +(base form)ing
這個可以理解為完成體和進行體的結合,其實并不難理解。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常常追的美劇,追完了一季(完成),但是這部劇還將繼續進行下去(進行)。再以這個知乎專欄【英語私房課】為例,我寫完一篇文章意味著完成,但是這個專欄還是將繼續進行下去,這里的「寫」便是完成進行體。同樣,這是獨立于時間而言的。
例如現在加入時間的概念,放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
I have been drinking coffee since I was eight. 我從8歲開始就在喝咖啡。
上一杯咖啡已經喝完了(完成),而且我還繼續喝下去(進行),典型的完成進行體放在「現在」的時間里。這就形成了我們知道的現在完成進行時。
總結一下,動詞有4個體,其實代表的是動作的狀態,它們都是獨立于時間而言的。如果我們把上面的每種體的意義和形式總結一下,就可以得到下面這張表:
由此可見,動詞的這4種體反應的是動作本身的狀態,本身并不含有時間的概念。這四種體和時排列組合,形成了12種時態:
4體 × 3時 = 12種時態
從意義上,如果我們以水平的方向看上面的表,每一個體都可以放到3個時(過去,現在,將來)里看,比如剛才說的一般體「喝」就可以發生在過去,現在或者將來。那么4個體,分別對應在3個時間域里面,就有了常見的12種時態。這是概念上的解釋。
在結構上,上表的第三列給出了4種體對應的具體形式,那么如果要放在時間里面,就要在前面加上表示時間的助動詞,這樣動詞就具有了時和體兩重屬性,也就形成了真正的謂語動詞。
如上圖,縱坐標為4種體,主動詞對應了四種體的具體形式,每種體投射都三個時間域中,就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時態,每種時態的具體形式就是對應的 「助動詞+ 主動詞」。
比如一般過去時就是did + drink,如果放在陳述句中,兩者合并形成drink的過去式drank,例如I drank yesterday,翻譯為「我昨天喝了酒」。那么從體的角度來看,這稱述了一個事實,而這個事實放在了過去的時間域,即我們常說的一般過去時態。
再以將來完成時為例,形式從表上得出為will have drunk,那么從體的角度可理解為「已經喝完」,放在將來的時間域里面,字面上的理解為「在將來就已經喝完了」,這樣,句子He will have drunk three bottles by the end of the evening. 理解為「到晚上的時候他將喝完三瓶啤酒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總結一下,本文從概念上將傳統的時態(tense)拆為時和體兩部分來理解,而且從形式上也做了拆分,前者便于理解,后者便于記憶。上面舉了兩個例子,剩下的10種不妨自己用drink造句,對比理解一下,我相信大家對時態的了解會更深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