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17 11:05:51來源:魔方格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證券從業工作逐漸成為了吃香的職業,要知道的是,想進入證券從業行業可不是那么輕松,前提需要持有證券從業資格證書,那么證券資格考試報名條件是什么?
證券資格考試報名條件: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條件劃分為一般從業資格考試、專項業務類資格考試和管理類資格考試三種類別。
(一)一般從業資格考試
1、報名截止日年滿18周歲;
2、具有高中或國家承認相當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違反考試紀律受到處分,禁考期限已過的。
(二)專項業務類資格考試
一般從業資格考試合格的人員,均可參加專項業務類考試。
科普五大理財黃金公式,讓財富規劃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1、支出=收入-利潤
從公式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先計劃花銷,還是先計劃儲蓄的基本問題。很多財富規劃意識強的工薪族,每月領到薪水后,會根據自己的目標把部分工資存入銀行。這樣會使自己避免很多的盲目消費。然而有些人因為自己的無計劃消費,導致每月可以存下的錢多少不一,甚至會出現大家所說的月光族。
從金融消費的角度來講,如果能將“利潤=收入-支出”的觀念轉變為“支出=收入-利潤”的觀念,每個月定期按照一定的比例將自己的工資存入銀行,或買一些P2P網貸平臺的產品,剩下的工資用于自己的日常開銷,那樣你的銀行累計回報將會增長。
2、穩健理財型=50%穩守+25%穩攻+25%強攻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對金融消費份額進行合理分配,能起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在有通貨膨脹預期的情況下,大多數工薪族以及普通家庭來說,金融消費更偏向于穩健型。因此,若想回報整體保持穩健,就需要掌握一個適度的配比,對金融消費比例進行合理分配。
50%穩守,拿出一半積蓄進行穩妥的金融消費規劃,比如儲蓄或國債;25%穩攻,購買一些低風險、回報穩健的金融產品,比如P2P、基金等;25%強攻,可以選擇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產品,比方股票、債券等。
3、家庭理財參考方案:4-3-2-1
個人金融消費與家庭財富規劃的區別相當大,個人更易受到職業、喜好、承受力,乃至生活習慣、未來規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而對于家庭來說,可固定因素更多,則更趨向于大眾化、保守化的方式。
4-3-2-1指的是家庭資產合理配置比例,即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金融消費,30%用于家庭生活開支,20%用于存款以備應急之需,10%用于保險。這樣的分配比能有效分散風險,幫助家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
4、風險承受度=100-當前年齡
對于金融消費來說,風險自然是人們較為關注的。消費者在金融消費時,需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準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客觀上說,較容易衡量的標準,即與年齡成反比。年紀越大在養老、醫療等方面的支出越大,會選擇更穩健的產品以期回報。而年輕族群,有良好的職業預期,也更能承受高回報產品伴隨的風險。
5、三十年后12萬元=現在5萬元
這一條公式是要提醒大家意識到通貨膨脹的重要性。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通貨膨脹會使我們手中的現金價值不斷縮水,錢越來越不值錢。
假如一個工薪家庭現在一年的生活費用是5萬元,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3%,那么,30年后這個家庭如要保持現在的生活品質,一年的生活費用就會變成12.14萬元。
當然,社保、退休工資等可解決一部分養老費用,但較大的比例仍是要自己負擔的。
因此,大家在進行財富規劃時,應該把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的財富增長才是真正的財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