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07 09:02:20來源:魔方格
BIM新資訊不僅僅于新聞政策、動態,還有更多關于BIM技術、觀點和學術信息,想要了解關于BIM界的信息,那就跟著小編節奏走起來~
如何看待BIM?
近幾年,在國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BIM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及應用各地方BIM政策紛紛出爐,BIM在業內也變成了比較有爭議的話題,各種觀點、學院派觀點、實戰派觀點各有不同,有持反對意見的,也有非常認可BIM技術的。
BIM,會給建筑業帶來什么?
國外BIM市場占有率大,本土BIM不行?BIM十幾年了,如果夠先進,怎么還沒取代傳統設計?……面對BIM技術實施中的這些問題,必須要解決爭議,企業才能放手去干。
BIM技術實施都有哪些爭議呢?
爭議1:
傳統方式下,建筑業很難像制造業一樣,為了造一臺電腦把真實的樣機造出來,并且設計很多遍,不斷完善,這是造工程不能承受的。
但是有了BIM技術,可以運用BIM技術和三維技術,在工程施工前,在電腦里將整個施工過程模擬一遍,把設計階段出現的所有的問題先解決掉、所有的數據全部精算用于精確的計劃后,再開始破土動工,這樣可以大大地提率。
爭議2:
針對BIM的定義,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般看來:BIM技術產生的BIM模型就是一個數據庫,是一個工程多維度結構化的數據庫。
什么叫多維度結構化?就是很多維度參數確定了以后所需要的數據都能統計出來,分析出來結構化較重要的特點之一。所以有了這個數據庫,施工企業計算數據的能力就大不一樣了。
工程業一直是經驗主導性的行業,企業投標的時候要報什么價拍腦袋,要組織多少生產資料、多大隊伍也要憑經驗來拍板,這些都導致資源浪費、工期拖延。
而BIM技術的出現,可以幫助企業構建出多維度結構化的工程數字模型,確定好維度參數所需要的數據就可以分析得到,數據粒度也可以精細到構建級,有助于分析成本指揮生產,組織資源計劃。
生產、施工、設計甚至運維中所有的工程數據和業務數據都可以加載上去。這個加載在于有關聯性,只要找到這個構建的設備所有關聯的數據就可以被調出來。
所以有一句話總結,有了BIM,搞工程的才有了項目管理一直需要的一個較重要的支撐平臺,在數據獲取方面可以幫我們隨時隨地獲取準確及時、完整的工程數據庫。
所以,BIM技術幫助行業解決了一個大的時空難題。
爭議3:
中國的工程都比較大,大都是是三邊工程,也經常聽到很多老總抱怨:試點工程上大樓造好了,BIM小組的電腦里模型還沒有建好,效率這么低,要BIM技術有啥用呢?
那么BIM技術是否適合中國的工程呢?如果方案選擇正確,越大型復雜、越三邊、越工期緊成本壓力大的工程越適用,而且BIM的價值體現越明顯。哪怕是一個小門房,在成本計劃管理方面也有大的價值可以挖掘。 關鍵是BIM建模,模型的調整、 運算、協同的應用速度能力要強,如果有這樣的建模平臺,完全能夠適應三邊工程。
爭議4:
目前,國家及政府已出臺了很多關于BIM的政策,那是否就是說BIM技術就很成熟了呢?
其實大家還有很多的疑問,因為很多小伙伴都在吐槽,BIM技術我用過,不好用,只有投入,沒有產出。
用三句話來總結現階段的現狀是比較合理的:
(1)BIM如今處于發展階段
如果把各種軟件廠商的解決方案都用出來,在施工階段已有上百項價值很高的應用,這個毫無問題,但是相對于BIM技術發展的潛力、發展空間來講,BIM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還未得到大規模的使用;
(2)BIM價值已經非常巨大
把現有的應用用好,根據工程特點和實施階段,把現有的應用用好,選擇正確的方案和方法,完全可以獲得很高的價值回報;
(3)BIM技術是建筑業革命性的技術
這意味著企業把BIM技術用好了,并不一定能成為行業第一, 但如果不用,就會被市場淘汰。
爭議5:
建筑行業幾乎是較不透明的,同時,利潤幾乎也是較低的。因此,不透明的建筑業沒有給企業帶來髙利潤。所以現在施工企業要改變自己經營的理念,要改變鴕鳥思維主動擁抱透明,這也是行業的趨勢。
在行業透明的情況下,拼成本、拼質量、拼進度,特別是成本方面如何比別人更低,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爭議6:
BIM技術現在已經到了廣域網應用的階段,越來越多的BIM模型被放到云端,放到服務器上共享,協同去做各種各樣的應用。那么,BIM模型應該放到哪里的服務器上呢?其實,現在任何的BIM技術廠商都能夠提供企業級的方案,不管是云端的解決方案還是企業級私有云的方案。
而企業要把自己把數據保護好,當然要用較安全的技術,所以不能為了做一個簡單的應用模型,將大工程自動傳到國外公司的服務器上,這是相當有問題的。
所以要研發具有自主產權的BIM軟件和應用技術,以保障建筑模型的信息安全。
爭議7:
現在應用BIM技術,很多企業其實都在做試點,效果不太理想。因為有一些BIM軟件廠商希望所有中國的用戶,從設計到施工到運維一竿子插到底都用他的軟件,這個給施工企業帶來一個災難性的問題。
因為工程實在太復雜了,信息量巨大,工程的技術、成本管理、質量問題、安全問題等等,太多太雜,不可能用一個軟件通吃設計、施工、運維三大階段。認清這一點之后,從現在的BIM技術特點來看,一定是要找每一個階段較專業、較能落地的、專業化能力較強的軟件拿來用,一定可以得到很好的投入回報。
爭議8:
十多年的BIM技術應用實踐,得出的結論已經非常明確:選擇正確的BIM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法,可以實現10%以上進度追趕,10%以上的返工減少。而BIM的數據能力可以減少少算漏算,提髙結算收入,可以大幅度提升現場質量安全的管理能力,提升協同能力。
利用BIM技術可以降低對現場管理人員的經驗要求,可以把很多的規范經驗的數據庫形成一個后臺的支撐為前端的項目管理人員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技術支撐。較后形成一個工程竣工模型,這個模型可以用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每一年都可以用來節省資源。
BIM技術會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
BIM技術經過10多年的推進,我們已經感受到BIM技術應用的春天已經到了。現在BIM技術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怎么去推廣應用的新階段。BIM技術在爭議中發展多年,但有一個觀點行業人士基本取得了共識,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