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11 16:48:41來源:魔方格
大多數人覺得編程是理科,語文是文科,兩者似乎八竿子也打不著,但其實編程和語文的學習同樣有著共性。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編程和語文的關系。
編程和語文的關系
近兩年來的高考語文,難度一次比一次大,讓人想到了之前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的溫儒敏關于高考語文的預言:
未來高考語文試卷,就是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改革后的語文試卷,卷面字數將增加到1萬字,同時閱讀范圍也將遠超教材和一般學生的認知。
溫儒敏關于高考改革的預言,正在成為現實,提升語文能力,迫在眉睫。語文考試,歸根結底是考核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其中包括識字、用詞、閱讀、背誦、作文等多方面,識字背誦尚且可以通過練習逐步掌握,但涉及到閱讀、作文之類的綜合性強的題目,才是較讓學生頭疼的。
其實,回頭看看溫儒敏關于語文高考改革的言論,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根據高考改革方向,考生的閱讀范圍將超出教材和一般學生的認知,在考生閱讀涉獵范圍達不到的前提下,孩子們真正要做的,是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這些也是一直以來許多課外培訓班所注重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培訓班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們日益緊張的需求,于是越來越多更、更科學的方法,被挖掘并被運用到了少兒教育中,其中走在較前沿的,就要數少兒編程了。
近兩年來,少兒編程教育的發展速度,讓許多家長猝不及防,當自己的孩子還在接受傳統素質教育培訓時,周圍已經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接受編程教育了。
這個在短短時間內就得到教育部認同,甚至重點關注的學科,到底有何魅力?
很多家長會發現,從小接受編程教育的孩子,各科成績都相對,這都得益于編程對孩子核心素質能力的提升,即便是像語文這樣看上去與編程毫不相干的學科,也能被編程影響。
但與數學不同是,編程對語文的影響是在根源上的,學習編程是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如何專注,如何嚴謹的、有邏輯性的思考,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成績的目標。
編程提升理解能力
而在少兒編程學習中,每一次完成編程,都會是一個理解的過程。學習編程需要孩子透過程序的外在表現,看到程序內部的邏輯和運算。而理解,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比如,孩子在編程的時候,想要讓角色行走,那么角色為什么可以行走,需要哪些程序,為什么這些程序能讓角色發生行走的動作?只有利用編程知識,真正地理解目標效果,才可能編寫出合格的程序。
所以,從小讓孩子學習編程,讓孩子在發育黃金時期不斷地理解程序,會十分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編程提升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大腦思考事物的過程,講究步驟、順序。
就像我們在寫作文時經常會運用到的總分總結構,先描述哪些現象,再分類展開哪些細節,較終歸納總結,哪個現象總結出哪個觀點,又由哪個觀點推測發生什么現象。這些都是邏輯思維。
編程也是一個強調步驟順序的過程,因為編程是一個0和1的關系,編程語言前后關系遵守了語言邏輯,那么程序能夠運行,得的是1。如果編程中某一模塊混亂不成邏輯,那結果就是0,錯誤模塊順序不糾正,程序永遠無法運行。
所以,十分強調順序關系的編程,相對應的,也十分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
編程提高孩子專注力
愛動是絕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孩子每時每刻都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很難能夠保持超過5分鐘的專注,上一秒還在寫作業,下一秒思想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能讓孩子養成專注習慣的事,必須對孩子有足夠的吸引力。
而少兒編程中,孩子們會被調用兩種專注力:主動專注和被動專注。
少兒編程多使用動畫、游戲作為切入點來吸引孩子,引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自然地、不用出力地就進入了專注狀態這些是被動專注。
而編程的嚴謹性,要求孩子必須集中注意力,當孩子沉浸在程序的世界里時,就像在安靜的圖書館看書學習一樣,注意力只在如何讓程序運行,這就是孩子的主動專注。
在編程的學習中,孩子的專注能力得以有效的養成。
所以,在提升語文成績方面,編程也是一種有效且直擊根源的方法。
縱觀近幾年來國家的教育政策,可以直觀的看到國家對編程的重視,信息化時代的學生,不能局限于傳統學科教育,國家也希望我們的孩子走在科技前沿,為國家未來的智能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編程教育將比肩國際,成為必修科目,進入到每一個中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